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旌阳许真君 南宋 · 白玉蟾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七五五、《修真十书·玉隆集》卷三三、《琼琯白先生集》卷八、琼琯白真人集
真君姓许氏,名逊字敬之
曾祖琰,祖玉,父肃,世为许昌人,高节不仕,颍阳由之后也。
父汉末避地于豫章南昌,因家焉。
吴赤乌二年己未,母夫人梦金凤衔珠,坠于掌中,玩而吞之,及觉腹动,因是有娠,而生真君焉。
勾曲山远游君迈、护军长史穆皆真君再从昆弟也。
真君生而颖悟,姿容秀伟,少小通疏,与物无忤。
尝从猎,射一麀鹿,中之,子堕,鹿母犹顾舐之,未竟而毙。
因感悟,即折弃弓矢,尅意为学,博通经史,明天文、地理、历律、五行、谶纬之书。
尤嗜神仙修鍊之术,颇臻其妙。
西安吴猛得至人丁义神方,乃往师之,悉传其秘。
遂与郭璞访名山,求善地,为栖真之所,得西山之阳逍遥山金氏宅,遂徙居之(今逍遥福地玉隆万寿宫是也。金氏见为神,后有传。)
日以修鍊为事,今有丹井药臼存焉。
不求闻达,乡党化其孝友,交游服其德义。
尝有售铁灯檠者,因夜燃灯,见有漆剥处,视之金也,翌日访主还之。
人有馈遗,茍非其,一介不取。
郡举孝廉不就,朝廷屡加礼命,不得已,乃于太康元年起为蜀郡旌阳县,时年四十二。
视事之初,诫吏胥去贪鄙,除烦细,脱囚絷,悉开喻以道,吏民悦服,咸愿自新。
发摘如神,吏不敢欺。
其听讼必先教以忠孝慈仁、忍慎勤俭、近贤远奸、去贪戢暴,具载文诫,言甚详悉。
复患百里之远难于户晓,乃择秀民之有德望与耆老之可语者委之劝率,故争竞之风日销,久而至于无讼。
先是,岁饥,民无以输租,郡邑绳以法,率多流移。
真君乃以灵丹点瓦砾为金,令人潜瘗于县圃。
一日,籍民之未输者咸造于庭,诘责之,使服力役于后圃。
民钁地获金,得以输纳,遂悉安堵。
邻境流民慕其德惠,来依附者甚众,遂至户口增衍。
属岁大疫,死者十七八。
真君以所授神方拯治之,符咒所及,登时而愈,至于沉痾之疾,无不痊者。
传闻他郡,病民相继而至者日且千计。
于是标于郭外十里之江,置符水于其中,俾就竹下饮之,皆瘥。
其老耄羸疾不能自至者,汲归饮之,亦获痊安。
蜀民为之谣曰:「人无盗窃,吏无奸欺。
我君活人,病无能为」。
其后江左之民亦来汲水于旌阳,真君乃咒水一器,置符其中,令持归,置之江滨,亦植竹以标其所,俾病者饮之,江左之民亦良愈,今号蜀江亦名锦水,今属瑞州高安县。)
真君任旌阳既久,知晋室将乱,乃弃官东归旌阳县汉州。真君飞升之后,诏改为德阳,表真君之德及民也。寻移县治于西偏,而以故地为观,今号旌阳观。)
蜀民感其德化,无计借留,所在立生祠,家传画像,敬事如神明焉。
启行之日,嬴粮而送者蔽野,有至千里始还者,有随至其宅,愿服役而不返者。
乃于宅东之隙地结茅以居,状如营垒,多改氏族以从真君之姓,故号许家营焉
其遗爱及民有如此者。
真君尝至新吴,憩于柏林,忽有女童五人各持宝剑来献,真君异而受之(其地今为植林观。)
既而偕至真君之第,惟日击剑自娱,人莫能测。
真君识其剑仙也,常礼遇之,卒获神剑之用(真君飞升之后,遂隐于首植柏之下,因号柏树仙童。)
既而与吴君游于嵩阳,闻镇江府丹阳县黄堂靖有女师谌姆,多道术,遂同往致敬,叩以道妙。
姆曰:「君等皆夙禀灵骨,仙名在天。
然昔孝悌王自上清下降,化度人世,示陈孝道。
初降兖州曲阜公家,谓公曰:『后晋代当有神仙许逊传吾此道,是为众真之长』。
留下金丹、宝经、铜符、铁券,令公授吾,使掌之以俟子,积有年矣。
吾复受孝道明王之法,亦以孝为本。
子今来矣,吾当授子」。
乃择日登坛,依科明授,阐明孝道,誓戒丁宁,出铜符、铁券、金丹、宝经,并正一斩邪之法、三五飞步之术、诸阶秘诀,悉以传付许君(今净明法、五雷法之类,皆时所授也。)
顾谓吴君曰:「君昔以神方为许君之师,今孝道明王之道独许君得传,君当返师之也。
况《玉皇元谱》君位玄都御史许君位高明大使总领仙籍,品秩相辽。
又所主十二辰配十二国之分,许君玄枵之野,于辰为子,统摄十二分野;
君领星纪之邦,于辰为丑耳。
自今宜以许君为长也」。
二君礼谢讫,辞行。
真君方心期每岁必来谒姆,姆觉之,曰:「子勿来,吾即还帝乡矣」。
因取香一根,南望掷之,曰:「子归,认落处立吾祠,岁秋一至足矣」。
二君还,首访飞之迹,寻于所居之南四十余里得之,已丛生矣。
遂建祠宇,亦以黄堂名之(今号崇真观。)
每岁仲秋之三日,必往朝谒焉。
初,真君往访飞,路傍见陂水清澈,为之少憩,曰憩真靖(今清波林憩真观是也。)
又见乡民盛烹宰以祀神,且相诧曰:「祭不腆,神怒降祸矣」。
真君曰:「怪祟敢尔耶」!
夜宿于逆旅,召风雷伐之,拔其林木。
明日告其里人曰:「妖社已驱,毋用祭也(今其地有废社,人不祭也。)」。
又见负担远汲者满道,乃以杖刺社前涸泽,出泉以济之,虽旱不竭(今大泽村紫阳靖石井也。)
明日登山巅,指山腰之泉罅曰:「是有异物藏焉,后将为孽」。
遂立坛靖以镇之(今每岁朝谌姆,必憩于此,号龙城观。)
乃渡小蜀江(今名黄湖口。),抵江干之肆。
主人宋氏虽贫,而迎接甚敬,真君戏画一于其壁而去。
其家即日市利加倍。
后江涨溃堤,市舍俱漂,唯壁不坏(今名松湖市,宋氏见庙食于其地。)
真君尝鍊神丹于艾城之黄龙山,山湫有蛟魅护卫渊薮,辄作洪水,欲漂丹室。
真君遣神兵擒之,钉于石壁(今有钉蛟石犹在。)
丹成,祭于幕阜葛仙公石室,遂至脩川,爱其湍急而味坚,乃取神剑磨于涧傍之石(今在脩梅山,后人于其处立观以表圣迹,今号旌阳观。)
寻渡水登秀峰,今号旌阳山
为坛于峰顶以醮谢圣帝,乃服仙丹。
吴君居近焉(溪南有仙村曰吴仙观,即吴真君故居也。),遂造吴老之宅。
西安县(今分宁也。),县社伯出谒,真君诘其地分有妖物为民害者,其神匿之。
真君行过一小庙,庙神(其神姓毛,兄弟五人。今号叶祐庙者,在县东四百步。)迎告曰:「此有蛟孽害民,知仙君来,故往鄂渚藏避矣。
后将复还,愿为斯民除之」。
真君如其言,蹑迹追之,至鄂渚,路傍逢三老人(今三王庙是也。),询其蛟孽所在,皆指曰:「见伏于前桥下(今号伏龙桥。)」。
真君至桥侧,仗剑叱之,蛟惊,奔入大江,匿于渊(今号下龙穴。)
乃敕吏兵驱之,蛟从上流奔出,遂诛之(今号上龙江。)
真君怒西安社伯之不职,锢其祠门,止民享祀(今分宁县城隍庙正门常闭,开侧门。邑有火灾,祝师止从偏户出入,居民祭祀者亦少。),令祀小庙(今封叶佑侯,庙食甚盛,亦多灵感。)
已而还郡城,真君曰:「此地水陆冲要,人物繁夥,岂无分合得仙之人」?
试以丹数粒杂他药货之,令其信缘而取。
既而赎者虽多,竟无一人遇者。
真君吁叹,以世间仙才之难得也。
真君闻新吴有蛟为孽,因持剑捕逐之(故所经由处曰龙泉观,今改曰仙游。)
蛟惧,窜入溪穴(至今号曰藏溪。)
真君乃以巨石书符,及作镇蛟文以禁之(镇蛟文石碣尚存,今为僧院,曰延真。傍建观亦曰延真。在奉新县四十里。)
海昏之上辽有巨蛇据山为穴,吐气成云,亘四十里,人畜在其气中者即被吸吞,无得免者,江湖舟船亦遭覆溺,大为民害。
真君闻之,乃登北岭之巅验之(今赤乌观之东曰会仙峰即其处也。),果见毒气涨空。
真君悯斯民之罹其害,乃集弟子,将往诛之。
初入其界,远近居民三百余人知真君道法,竞来告愬,求哀恳切。
真君曰:「世运周流,当斯厄会,生民遭际,合受其灾。
吾之此来,正为是事,当为汝曹除之,吾誓不与此蛇俱生也」。
有顷,群弟子至,亦同劝请。
真君曰:「须时至乃可」。
于是卓剑于地,默祷于天。
良久,飞泉涌出。
俄有赤乌飞过,真君曰:「可矣(其地为候时观,后改赤乌观。今中行有诗云:「昔有长蛇性毒威,旌阳曾此候诛夷。洞中仙子方姑会,天上灵官为报时。符使忽飞陵谷口,剑星交下鬼神悲。一千年后几兴废,可借阴功无尽期。」张天觉亦有《卓剑泉诗》云:「卓剑遽成岩下井,待时遥动日中乌。海昏妖孽今除尽,余泽犹存七靖图。」)」。
遂前至蛇所,仗剑布气,蛇惧入穴。
乃飞符召海昏社伯驱之,不能出;
复召南昌社公助之(其符落于县东,因建观号符落,今名太和。)
蛇出穴,举首高十余丈,目若火炬,吐毒冲天,乡民咸鼓噪相助。
是时真君啸命风雷,指呼神兵以摄服之,使不得动。
吴君乃飞步踏其首,以剑劈其颡,蛇始低伏。
弟子施岑、甘战等引剑挥之,蛇腹裂,有小蛇自腹中出,长数丈。
甘君欲斩之,真君曰:「彼未为害,不可妄诛」。
小蛇惧而奔行六七里,闻鼓噪声,犹返听而顾其母(今地名有蛇子港,十里许。)
群弟子请诛而戮之,真君曰:「此蛇五百年后若为民害,吾当复出诛。
以吾坛前松为验,其枝覆坛拂地,乃其时也」。
又预谶云:「吾仙去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,豫章之境,五陵之内,当出地仙八百人。
其师出于豫章,大扬吾教。
郡江心忽生沙洲,掩过井口者,是其时也(事见《沙记》。豫章谶:方乘云龙江章江西岸石头之上,与郡城相对。潘清逸有《望龙沙诗》云:「五陵无限人密视。」《沙记》:「龙沙虽未合,气象已灵异。昔时蛟龙游,半作麻地。地形带江转,州浮有连势。」)
此时小蛇若为害,彼八百人自当诛之。
苟无害于物,亦不可诛也」。
蛇子遂得入江建昌县蛇子港是。异处有庙,在新建县吴城江,甚灵,本朝封灵顺昭应安济惠泽王,俗呼曰小龙。)
大蛇既死,其骨聚而成洲(今号蛇骨洲。)
真君于海昏经行之处,皆留坛井,凡六处,通候时之地为七,其势布若斗星之状,盖以镇弭后患(七靖者谓进化靖、丹符靖、华表靖、紫阳靖、霍阳靖、列真靖,今皆为宫观,或为寺院、官舍。)
复至邑之西北,见山泉清冽,乃投符其中,与民疗疾,其效亦比蜀江(今号灵水台。)
巨蟒既诛,妖血污剑,于是磨洗之,且削石以试其锋(今建昌县有磨剑地、试剑石。),告其徒曰:「大蛇虽灭,蛟精未诛。
彼物通灵,必知吾有除害意,恐其伺隙溃郡城,吾归郡乎。
战、岑二子者从我焉」。
时永嘉六年也。
真君道术高妙,着闻远迩,求为弟子者数百人,却之不可得,乃化炭为美妇人,夜散群弟子处以试之。
明旦阅之,其不为所染污者唯十人耳,即异时上升诸高弟也。
自是凡周游江湖,诛蛟斩蛇,无不从焉,余多自愧而去(今建昌县西津名炭妇市,立观曰始明。)
真君乃与甘、施二君归郡,周览城邑。
适有一少年,美风度,衣冠甚伟,通谒自称姓慎,礼貌勤恪,应对捷给,遽告去。
真君谓弟子曰:「适者非人,是蛟之精,故来见试也。
体貌虽是,而腥风袭人,吾故愚之,庶尽得其丑类耳」。
迹其所之,乃在江浒,化为黄牛,卧郡城沙碛之上(今名黄牛洲。)
真君乃剪纸化黑牛往斗之,令施岑潜持剑往候其斗酣即挥之。
施君一挥中其股,牛奔入城南之井中(井中横泉,今在上蓝寺东南角,墙掩井口,故亦号蛟井。)
真君遣符吏寻其踪,乃知直至长沙,于贾谊井中出,化为人,即入贾玉史君之家。
先是,蛟精尝慕玉之女美,化为一少年谒之,玉大爱其才,许妻以女。
因厚赂玉之亲信,皆称誉焉,遂成婚。
居数岁,二子。
尝以春夏之交,孑然而出,周游江湖,若营贾者。
至秋则乘巨舸,重载而归,所资皆宝货,盖乘春夏大水,覆舟所获也。
是秋徒还,绐玉云:「财货为盗所劫,且伤左股」。
玉举家叹惋,求医疗之。
真君乃为医士谒玉,玉喜,召其婿出求医。
蛟精觉之,惧不敢出。
玉自起召之,真君随至其堂,厉声叱曰:「江湖蛟精,害物非一。
吾寻踪至此,岂容逃遁,速出速出」!
蛟精计穷,乃见本形,蜿蜒堂下,为吏兵所诛。
真君以法水噀其二子,亦皆为小蛟,并诛之。
贾女亦几变形,其父母为哀求,真君给以神符,故得不变。
真君谓玉曰:「蛟精所居,其下即水。
今君舍下深不踰尺,皆洪波也,可速徙居,毋自蹈祸」。
玉举家骇惶,迁居高原,其地不日陷为渊潭,深不可测(今长沙昭潭是也。)
真君复还豫章,而蛟之余党甚盛,虑真君诛之,心不自安,乃化为人,散游城市,访真君弟子,诡言曰:「仆家长安,积世崇善,远闻贤师许君有神剑,愿闻其功」。
弟子语之曰:「吾师神剑指天天裂,指地地坼,指星辰则失度,指江河则逆流。
万邪莫可当,神圣之宝也」。
又曰:「抑有不能伤者乎」?
弟子戏之曰:「惟不能伤冬瓜、葫芦耳」。
蛟以为诚然,继而尽化其属为葫芦、冬瓜,连枝带蔓,浮泛满江,拟流出境。
真君晨兴,觉妖氛甚盛,乃顾江中,见蛟精所化,即以剑授施岑,使履水斩之。
党属如连,悉无噍类,江流为之变色。
真君曰:「此地蛟螭所穴,不有以镇之,后且复出为患,人不能制也」。
乃役鬼神于牙城南井,铸铁为柱,出井外数尺,下施八索,钩锁地脉(今延真宫是也。),祝之曰:「铁柱若亚,其妖再兴,吾当复出。
铁柱若正,其妖永除」。
由是水妖屏迹,城邑无虞。
复虑后世奸雄妄作,故因铁柱以为谶记,有「地胜人心善,应不出奸雄。
纵有兴谋者,终须不到头」之言。
真君之虑后世也深,有如此者。
次年,真君以蛟蜃之属有散入鄱阳浔阳界者,虑其复还,乃周行江湖以殄灭之。
至岧峣山岭,有蛟湖三所,其孔穴透大江,通饶、信。
真君诛其蛟魅,立玉阳府靖以镇之。
其西北石壁下湾立开化靖以镇之。
更立大城府靖(靖傍有大潭,深不可测,且多蛟螭,真君尽灭之。惟一蛟子迸走,故立此靖以断绝之。),又铸铁符镇鄱阳湖口,杜其所入之路(今在湖口县钟石之江中。)
铁盖覆庐陵元潭,制其所藏之薮,仍以铁符镇之(今号飞符岭,有观号崇真。),留一剑在焉(其剑长咫尺,有似玉石,又似铜铁,人不可识。)
明年永嘉七年也。),复游长沙,遂至昭阳。
明年,至郴、衡诸郡。
所至皆为民馘毒除害。
乃还豫章
前后凡立府靖七十余所,皆所以镇郡邑、辟凶灾也。
明帝太宁二年大将军王敦字处仲。)举兵内向,次于于湖。
真君与吴君同往上谒,冀说止之。
郭璞先在幕府,乃因与俱见。
处仲延之饮,而问曰:「予梦以一木破天,君等以为如何」?
真君曰:「非佳兆也」。
吴君曰:「木上破天,未字也。
公其未可妄动」。
处仲色变,令筮之。
曰:「无成」。
处仲不悦,曰:「予寿几何」?
曰:「公若举事,祸将不久。
若还武昌,则寿未可量也」。
处仲怒曰:「君寿几何」?
曰:「寿尽今日日中」。
处仲大怒,令武士斩之(《洞仙传》云:「已预报家人备送终之具在行刑之所,命即窆于江侧两松间。后三日,南州市人见货其服饰,遍与相识共语。处仲闻之不信,开棺无尸,乃兵解也。今为水南仙伯。」)
真君乃举杯掷起,化为白鸽飞绕梁栋。
处仲一举目,已失二君所在处仲竟败。处仲兵败,遂惋愤而死,卒有跽尸之刑。)
二君还至金陵,欲赁舟至豫章,而船主告以乏操舟者。
真君曰:「尔等但瞑目安坐,切毋觇视,吾自为尔驾之」。
乃召二龙挟舟而行。
池阳,以印印西岸之崖壁以辟水怪今印文犹在。)
舟渐凌空,俄过庐山顶,至紫霄峰金阙洞。
二君欲游洞中,故其舟稍低,抹林梢戛戛有声。
舟人不能忍,乃窃窥之,龙即舍舟于层岫之上,拆桅于深涧之下(后皆为铁石,今号铁船峰,并桅在涧中,为断石也。)
真君谓舟人曰:「汝不听吾言,将何所归乎」?
舟人拜求济度,真君教以服饵灵草,遂得辟谷不死,尽隐于此山(后桓伊江州,遣人访庐山异迹,至紫霄峰,见湖中有舟,及群鹤、赤鳞鱼,骑白马二少年长啸,声数百步外,疑是舟人辈。)
二君乃各乘一龙,分水陆还会于北岭之天宝洞
遂归旧隐,日与弟子讲究真诠,数十年间,不复以时事关意,惟精修至道。
作《醉思仙》之歌,及著《八宝垂训》曰:「忠、孝、廉、谨、宽、裕、容、忍。
忠则不欺,孝则不悖,廉而罔贪,谨而勿失,修身如此,可以成德。
宽则得众,裕然有馀,容而翕受,忍则安舒,接人以礼,怨咎涤除。
凡我法子,动静勤笃。
念兹在兹,当守其独。
有爽厥心,三官考戮」。
乡党化之,皆迁善远罪,孝弟兴行。
平时出处,随机应物,不异常人,但所居之处,鸣鹤飞翔,景云旋绕而已。
东晋乱离,江左频扰,真君所居环百馀里盗贼不入,闾里晏安,年谷屡登,人无灾害,其福被生灵,人莫知其所以然也。
至孝武帝宁康二年甲戌,真君年一百三十六岁。
八月朔旦,有云仗自天而下,二仙乘辇,导从甚都,降于真君之庭。
真君降阶迎拜,二仙曰:「奉玉皇命,赐子诏」。
真君俯伏以听。
乃宣诏曰:「上诏学仙童子许逊:卿在多劫之前,积修至道,勤苦备悉,经纬愈深,万法千门,罔不师历,救灾拔难,除害荡妖,功济生灵,名高玉籍。
众真推仰,宜有甄升。
可授九州都仙太史兼高明大使赐紫䌽羽袍、琼旌宝节,玉膏、金丹各一合。
诏至奉行」。
真君再拜登阶受诏。
一仙曰:「余乃玉真上公崔子文」。
一仙曰:「余乃元真太卿瑕丘仲」。
言毕,揖真君坐,告以冲举之日,遂乘云车而去。
真君乃召门弟子与乡曲耆老,谕以行期。
自此朝夕会于真君之第,日设宴饮,共叙惜别,且教以行善立功,以致神仙之旨。
著《灵剑子》等书,又与十一弟子各为五言二韵《劝诫诗》十首以遗世。
及以大功如意丹方传众弟子之不与上升者,此方即丁义神方中一也。
其诀必先择日斋戒,设位醮十八种药之神,然后书符,逐味诵咒而修合之,其治众疾,如意而愈。
是月望日,大营斋会,遍召里人,长少毕集。
至日中,遥闻音乐之声,祥云弥望。
须臾渐至会所,羽盖龙车,从官兵卫,仙童䌽女,前后导从,红霞紫气,舒布环绕。
前二诏使又至,真君降阶拜迎,二仙复宣诏曰:「上诏学仙童子许逊:脱子前世贪、杀、匿、不祀先祖之罪,录子今生咒水行符治病、罚恶馘毒之功,已仰潜山司命官传金丹于下界,闭迹封形,回子身及家口厨宅百好归三天。
子急净秽,背土凌空。
左大力天丁与流金火铃照辟中黄,无或散慢告行。
仍封远祖由玉虚仆射,曾祖琰太微兵卫大夫,先祖玉太极把业录籍典者,父肃中岳仙官。
赐所居宅曰仙曹左府」。
玉真上公曰:「卿门弟子虽众,唯六人合从行,馀各自有超举之日,不得偕往也」。
乃揖真君升龙车,命陈勋、时持册前导,周广、曾亨骖御,黄仁览与其父族侍从盱烈与母部从仙眷,四十二口同时升举,鸡犬亦随逐飞腾。
里人攀恋,投地悲号不忍别。
真君曰:「仙凡路殊,悲欢自切。
执奉孝慈,恭顺天地,何患无报耶」?
留下修行钟一口并一石函,谓之曰:「世变时迁,即为陈迹矣。
聊以此为异时之记」。
有仆许大者与其妻市米于西岭,闻真君将飞升,即奔驰而归,仓忙车覆,遗米于地,米皆复生(今地名为覆车岗生米镇。)
比至,哀泣求从行。
真君以其分未应仙,乃授以地仙之术,夫妇皆隐于西山(其详见于《仙姓录》。)
仙仗既举,有顷,坠下药臼、车毂各一,又坠一鸡笼于宅之东南十里馀(旧名鸡栖靖,今名崇元观,),并鼠数枚堕地,虽拖肠而不死,意其尝得窃食仙药也。
后人或有见之者,必为瑞应焉。
仙驾凌空向远,望之不可见,唯祥云䌽霞瀰漫山谷,百里之内异香纷馥,经月不散。
初,真君回自旌阳,奉蜀锦为传道质信于谌姆,姆制以为殿帷。
至是忽飞来,周游旋绕于故宅之上,竟入,复飞入云霄(后置观,故以「游帷」为名。)
初,真君与郭璞寻真选胜,至宜春栖梧山,王长史之子朔迎真君居西亭
久之,谓朔曰:「吾视子可传吾术」。
乃密授仙方。
复云:「此居山川秀丽,兼有灵泉出于道南,前对洞天,俯临袁水,宜为道院」。
朔从之,真君乃书一靖字于壁而去。
飞升之日,云軿过其上,遣二青衣下告朔以被玉皇诏命,因来别子。
朔洎阖家瞻拜祈度,真君俯告曰:「子辈仙骨未充,但可延年」。
乃飞仙一根授朔曰:「此味异,植于兹地,久服长生,甘能养肉,辛能养节,苦能养气,咸能养骨,滑能养肤,酸能养筋,宜和苦酒,服之必效」。
言讫而别。
自后王族如言服饵,各寿百龄焉(今临江军玉虚观即其地,仙茅存焉。)
真君所从游者三百馀人,其功行无出者通吴君十有一人。